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,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,大人和小孩都是如此,很多家长一边希望孩子少玩手机,而自己却是手机不离身。那么如何避免孩子对手机不依赖,相信很多父母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。
对于玩手机游戏一事,其实家长大可不必紧张,如果一味地禁止,那么就会在孩子心中产生一种神秘感,即使在你的眼皮子底下乖巧听话,也可能会在其他方向去获取玩的机会。与其不如家长实时引导,在自己可视范围内给孩子把把关,规定玩乐的时间,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,也未尝不可。
我的堂妹就比较纵容自己的孩子,每当聚会聚餐,她自己打着麻将,就把手机扔给孩子玩游戏,侄子可以手机不留手地玩上一天。堂妹回神发觉确实玩得太久了,想把手机收回制止,可我那侄子当场耍泼,哭闹不止,场面十分尴尬。家长只好妥协与他,侄子不过10岁有余,但却能看见头上的依稀白发,看着沉溺于手机游戏,真是令人心焦。
人性的弱点就是好逸恶劳,一旦习惯享受眼前的安逸,是很难再刻苦学习的。父母的放纵只会害了孩子的前程,而且还会影响亲子关系,得实时引导才是,不要等无法挽回了,才后悔莫及。
那么对于孩子玩游戏,父母应不应该禁止呢?禁止与不禁止有着这几点实质区别。
1.想要孩子摆脱游戏的困扰,家长需以身作则
孩子玩得要好的小老兄,现读小学四年级,他妈妈也是教育界的老师,对于教育比我们平常人更有心得,他的成绩在全年级1000多名的学生中排名前几十名,也可谓很优秀了。这个小老兄并不是死读书的孩子,他也有自己的玩乐空间,喜好看书、科技类的、组装乐高等,但唯独对电子类的产品不上瘾。
我很好奇他的家长是怎么做到的,他妈妈说平时家里放着各方面的书,她也害怕孩子沉溺于电子产品不能自拔,就买了一本关于网瘾的书籍放在家里的显眼处。自己眼见为实比父母唠叨来得更直观,孩子看了之后深刻地领会到网瘾的危害,对于手机从未沉迷过,电视更是如此。
古话说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我的儿子自从和小老兄交上朋友之后也是精进不少,他们相互交流心得,在学习期间更是懂得了克制,丝毫不提电子类产品。我们做家长的,为了让他专心学习,平常也都不开电视,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自己得以身作则才行。
2.有一种效应叫“禁果”效应,你越是禁止,他越容易沉溺于此
来说一说我另一朋友的孩子,他们白手起家在大城市立足,非常不易,正因为尝过生活的苦,便不想让孩子在这条路上重蹈覆辙。所以他们要求孩子非常严格,对于孩子的时间非常有规划性,还为其报了各种兴趣班,常常是父母陪着孩子在学校与培训班之间穿梭。最终孩子高考下来没有让他们失望,考上了武汉大学,全家人为之高兴。
可是上大学好景不长,孩子感觉上大学真正轻松了,脱离了父母的管束,就彻底放纵了自己,整日沉溺于游戏,期末考试竟有多门补考。最后学校通知父母若再是如此,面临不能毕业的危险,父母真是气得不轻,他们开始反思,如此听话乖巧的孩子,怎么上大学就变了?
原来孩子小时侯看着大人玩手机,出于好奇,也想瞧瞧里面在玄机,可我的朋友总以玩手机影响学习为由,除非是学习必要,从不让孩子触碰电子类产品。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“禁果”效应,你越是禁止,只要让他找到一个发泄口,就会越容易沉溺于此。
3.对于孩子玩游戏,父母应不应该禁止?
综上所诉,对于父母是不是应该禁止孩子玩游戏,还有禁止与不禁止的区别,都已经讲得非常明了。当孩子对游戏开始感兴趣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父母要适时引导,在家制定规则,明确玩乐的时间,多陪孩子阅读,多去户外亲子运动,培养孩子的广泛乐趣。
这样不但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,还有利于亲子关系,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终身学习,父母不可能永远能代替他做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