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“外星母舰”这个话题“点热”的,是哈佛大学天文学家阿维·勒布。他盯着3I/ATLAS的轨迹“盯出了疑问”:“它刚好在近日点(奥伯特效应最佳加速时段)躲进太阳背后——如果是航天器,这时候调整速度或者发射微型探测器,刚好避开地球观测。”勒布的逻辑很“戳人”:奥伯特效应是航天器“借恒星引力加速”的关键,要是3I/ATLAS真是“外星母舰”,这时候“动手”效率最高。但这个猜想刚冒头,就被同行“浇了冷水”。

“它就是颗‘星际彗星’,年龄比太阳还大30亿年。”天文学家翻出的“实锤”更扎实:3I/ATLAS来自银河系中心,是被其他恒星的引力“甩”出来的“流浪儿”,在宇宙里漂了数十亿年才撞进太阳系。最直接的证据是“它在‘喷水’”——NASA的斯威夫特望远镜拍到它发出强烈的紫外线辐射,那是水分解成的羟基气体(OH)的痕迹。“每秒喷88磅水蒸气,跟消防水带开全速一样,”奥本大学物理学教授丹尼斯·博德维茨说,“这是彗星核心的冰在升华——它在‘呼吸’,带着另一个恒星系统的‘生命原料’。”

其实3I/ATLAS的“怪”,早就写在它的“行为里”:它的二氧化碳和水的比例,比太阳系里的彗星“高得离谱”;而且“喷水”的位置离太阳还有3个天文单位(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倍)——一般彗星要更靠近太阳才会“出汗”。但在天文学家眼里,这些“怪”都是“星际邮戳”:“它是银河系另一部分的‘快照’,带着宇宙‘童年’的样子,路过我们时,刚好让我们‘翻了翻’它的故事。”

好在我们不用等太久就能“更靠近看”。下个月,3I/ATLAS会近距离掠过木星,NASA的“朱诺”号和欧空局的“Juice”号探测器已经“摆好了机位”——到时候,不管是“彗星”还是“母舰”,总能掀开点“面纱”。

此刻的3I/ATLAS还在太阳背后“沉默”,但它带来的讨论早就“炸”开了:有人盼着“真有外星文明”,有人盯着数据“找答案”。其实不管结果是什么,这个从银河系深处来的“旅客”都已经告诉我们——宇宙里的“惊喜”,永远比我们想象的多。再过4天,它会从太阳背后走出来,而我们的望远镜,早就“等不及”要和它打个“照面”了。

太阳系星际访客4天后抵达近日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