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刷朋友圈,十条里有三条在转同一支视频——镜头对着山西长治的瓦日铁路,一列火车从左到右开过去,足足用了58秒才完全出框。评论区里全是问号:“这火车得有多少节?”“装的啥能跑这么长?”答案其实就藏在铁路人的朋友圈里:106节车厢,全长1600米,能装1.2万吨煤炭,是瓦日铁路上跑的“能源运输巨无霸”。
瓦日铁路可不是普通线路。它西起山西兴县瓦塘镇,东到山东日照港,1260公里串起晋豫鲁三省,打从2014年通车起就是“西煤东运”的核心通道。现在快入冬了,这条线更忙了——长治的长子南站是线上唯一的列检作业场,日均要接发250列货车,平均每6分钟就有一列过,其中每天6到8列都是这种“巨无霸”万吨车。我问车站的列检师傅,他擦着汗说:“昨天夜班接了3列万吨车,每列都得爬上去检查106节车厢的制动阀,凌晨3点才下班——但看着这火车跑起来,就觉得值,以前运1.2万吨煤得3列小火车,现在一列顶过去5倍效率。”
火车跑得越欢,煤炭市场的“热度”越烧到资本市场。最近打开股票软件,煤炭板块的红条快把屏幕占满了:大有能源连涨3个涨停板,郑州煤电涨了27%,连行业龙头中国神华的市值都突破7000亿,离2021年的历史新高就差“最后一步”。后台有读者留言:“我持有中国神华两年,今年二季度听分析师说‘供需要逆转’,咬着牙没抛,现在终于解套还赚了18%。”也有做公路物流的读者吐槽:“我们公司这个月的煤炭运输订单少了20%,铁路的‘巨无霸’一来,公路根本没法比——1.2万吨煤用公路运得200辆卡车,铁路一列就搞定,成本还低30%。”
其实这波煤炭热,早有“伏笔”。国泰海通的分析师上周发了份研报,把逻辑捋得很清楚:短期看,现在煤价已经接近短期高点,接下来就看冬天的天气——要是寒潮来得早,煤价可能再冲一波;就算暖冬,回落空间也有限。真正的核心是5月份以来的“供需逆转”:以前煤炭产能过剩,一吨煤卖不到600块;现在工业需求(工厂发电)+供暖需求起来了,而供应因为环保政策卡得严,产能没跟上,所以中期来看,煤价向上的大趋势不会变。
我翻了翻去年冬天的新闻,去年这个时候,瓦日铁路的万吨车每天只开2列,今年翻了3倍。说到底,这列“巨无霸”火车不是用来“震撼眼球”的,而是能源需求的“晴雨表”——火车越长,说明我们对煤炭的需求越迫切;而能造出这样的火车,也说明我们的运输能力能接住这份需求。
最后还是得提醒一句:股市里的煤炭股涨得欢,但投资有风险。我有个炒了10年股的朋友说:“去年追高煤炭股的人,套了整整一年才解套;今年要是想进场,得先想清楚——你是赚短期波动的钱,还是赌中期供需的逻辑?”
毕竟,火车跑再快,也得沿着轨道走;投资赚再多,也得踩稳自己的节奏。
